曲靖全链条聚才“筑巢” 打造“智汇”新高地
2025-06-24 14:28:48      来源:曲靖日报

技能人才为曲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曲靖市锚定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融入发展血脉,从政策供给侧精准破局,构建起“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持续释放强大的“聚才效应”,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智汇”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4.75万人,稳居全省第二;人才贡献率达32.3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持续拓宽人才增量“蓄水池”

在人才引进上,曲靖市根据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以“珠源百人”等引才工程为依托,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持续做大人才增量。

曲靖市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教育强市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按照“尽我所能,为我所需”原则,先后从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制定了支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柔性引才、医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引才政策,简化流程、特事特办,争取尽快集聚一批行业翘楚、资深专家、顶尖人才。创新开展“双招双引”行动,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人才密集地区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将引才“触角”延伸至“高水平人才高地”。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星期天工程师”等引才方式,打造“工作生活在外地、创新创业在曲靖”的人才合作新模式。

2024年,曲靖市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授予曲靖市第一中学“优质生源基地”,同济大学授予曲靖市第二中学、宣威市第一中学、宣威市第六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打通本地高中与顶尖高校的人才输送通道。“优质生源基地”称号的授予,确立了我市优质高中与国内知名高校的生源联系,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国内知名高校对曲靖教育的认可。

今年年初,曲靖市在罗平县成功举办“曲起珠源靖候英才”双招双引推介活动,1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合作。6月13日,曲靖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医学类博士研究生专场招聘会,20名昆明医科大学2025届医学博士研究生集体奔赴曲靖应聘。

据统计,自2019年启动“珠源百人引才工程”以来,曲靖市已从清华、北大等名校引入750名高层次人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90%。

持续深挖人才存量“富矿脉”

在人才培育上,曲靖以珠源英才育才工程为抓手,通过跟踪培养一批、产业培训一批、平台集聚一批、动态储备一批,系统培养本地人才,持续盘活人才存量。

曲靖每年从全市各行各业择优遴选一批科技、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可塑性强的“潜力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在培养期内实行全周期跟踪培养。近5年累计培养“珠源”系列人才900余名,其中500余名成长为省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或省级及以上人才奖项获得者。

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才互促”的人才培训模式,依托曲靖市现代产业人才培训学院、曲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等平台载体,高质量搭建人才实训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2000人次以上,切实把人才成长链建立在产业链上。

积极搭建人才多元成长平台,全市累计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1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83个、省级及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45家,集聚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曲靖创业创新创造。同时,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的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等112家省外知名大院、大所、大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人才发展搭建更大舞台、提供更多机会。

全面开展“青年英才汇珠源”行动,每年组织申报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实施“珠源英才助学工程”,引导广大学子毕业后回家乡建功立业。

持续擦亮人才质量“金名片”

在用才留才上,曲靖市始终坚持把服务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成全成就人才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长期的战略性工作,积极探索建设“人才特区”,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持续深化产才融合,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聚焦建设云南省先进制造业中心,在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人才领域及曲靖经开区等重点区域探索建设“人才特区”。探索建立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容错免责制度,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

从解决人才关注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全面推行“珠源英才卡”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构建符合曲靖实际的人才安居模式。

通过经费支持、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企业实施引才聚才行动,引导更多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园区和企业。赋予企业更大人才评价自主权,制定出台《曲靖市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支持试点企业自主认定一批产业创新人才和首席技师,全力构建符合曲靖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产业人才体系。

如今,曲靖正以独特的“人才密码”,为奋力推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曲靖实践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曲靖日报 记者吴茶洪)

编辑: 吕宇 责任编辑: 曹月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