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昆明市富民县,暑气还未消散,近日,款庄镇对方村委会朵木得村村民张大妈来药店买降暑药。“我年龄大了,以前出门买药经常忘记带卡。”张大妈说,“多亏村里的流动便民服务活动,帮我及时办了电子社保卡,现在出门看病、药店买药便利多了!”
款庄镇全景
款庄镇地处富民县东北部,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04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等8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由于人口数量较多,且大多数村委会位于山区、半山区,群众办事极不方便。为了切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款庄镇探索推行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行动。近日,“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100个案例名单出炉,在这张“榜单”中,云南有9个案例“榜上有名”,其中一个便有款庄镇的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
便民服务搬到“村口”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24日,款庄镇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的模式,将首场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从镇便民服务中心直接送到徐谷村委会的村民家门口。自此,徐谷村流动便民服务驿站正式成立。活动现场开展了法律宣传、生育业务办理、电子社保激活、义诊四项服务。半天时间内,流动驿站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60件,接待咨询82人次,收集工作建议8条,义务接诊群众60人。

工作人员协助村民办理电子社保卡
“这个确实便民,以前我们办医保、交保险都得乘车一个小时到镇里盖章确认,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办好。”拖卓村的村民杨水芬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款庄镇流动便民服务上门为全镇村民领取电子医保卡和电子社保卡,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群众约7000余人次,让群众感受到电子医保卡带来的方便快捷,实现一码在手、医保无忧。

款庄镇流动便民服务走进和平村
“小卡片”服务“大民生”
便民服务卡让基层服务“零距离”
“前期,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收集群众需求,形成服务清单,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方式还不够覆盖所有服务,因此我们仔细梳理,将镇级能进村办理的19项事项分为红色宣传、橙色惠民、绿色出行、金色增收、蓝色平安五类,方便群众直接清楚办理的事项和办理的部门。”款庄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联系,款庄镇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特意制定了便民服务明白卡、服务评价卡、意见反馈卡“三张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服务更贴心。
款庄镇“三张卡”
5月5日,款庄镇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走进和平村。现场,工作人员为村民开展了农机政策宣传、电子社保卡激活、宅基地建房申请、抗旱送水4项服务,办理相关业务60件,接待群众咨询96人次,收集工作建议5条。
村民咨询宅基地建房申请办理事宜
款庄镇通过每次下村之前发放明白卡,让群众根据“菜单点单”,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在每次办理完相关业务后,工作人员会让群众填写服务评价卡和意见反馈卡,并根据情况当场解决群众诉求,不能解决的则反馈相关部门限时办结。目前,流动便民服务活动为群众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2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70条。
款庄镇聚焦特殊群体,把各项关爱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流动便民服务”守护村庄特殊群体
“不只是为普通人服务,我们还聚焦特殊群体,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等服务。”款庄镇便民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说。
据介绍,款庄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聚力民生保障、评残办证、康复治疗等重点,把对残疾群众的各项关爱服务精准送到家、进到户。其中,6个山区村委会建立流动便民服务站,提供办证鉴定、康复救治、家政、理发等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覆盖走访残疾群众112次,办结民生事项119件。
同时,镇党委积极组织镇便民服务中心、镇残联、各村(社区)党组织、民营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下沉宜格、马鞍山等14个村小组,19户残疾人家中解决群众关切的小困难、小矛盾等“关键小事”76件次,以实际行动和服务质量赢得群众满意度。
为部分用水困难的群众送水
在款庄镇,干部们上山下田、走村入户工作是常态,大山里一件件“红马甲”、田间地头一顶顶“泛黄的草帽”、河流沟渠一个个“手电筒”……都是干部们下村工作的标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耕地流出工作,田间地头时时可见干部们测量面积登记进度的身影;由于持续高温少雨,从4月到6月,党员干部手持电筒沿着东大沟一路清淤、捞垃圾,一起筑起守卫农田灌溉的屏障;针对今年部分群众反馈的用水困难,及时出动车辆52次,为用水困难群众送水400余吨,解决1325人饮水困难。
如今,款庄镇通过探索推行巡回式流动便民服务行动,通过在边远山区村委会建立流动便民服务驿站,推动便民服务场所由“固定”变“流动”、党员干部由“坐等上门”变“主动下沉”,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走出了具有富民特色、可推广借鉴的社会治理模式。(昆明信息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何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