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破解办学困局 文明创建助推全面发展——宜良职业技术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典型经验介绍
2023-05-26 11:10:16      来源:昆明信息港

宜良职业技术学校(原宜良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草甸农中、宜良县第一农业中学、宜良县高级职业中学、宜良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办学于草甸鸡翅凹(1982—1987年)、宜良县广播器材厂(1987—1997年)。1997年8月与原宜良三中对调校址办学。经过“二度搬迁”、“次更名”,成为今天的宜良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宜良职)。

图片 1

学校位于宜良县城城南南门山上,占地103.92亩,校舍建筑面积34,445平米。

学校现开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制造与检修、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自媒体电务、园林技术等专业。共有在校生1,549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育工匠精神,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努力建设“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形成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架起一座服务“三业”、联通四方的金桥,让莘莘学子实现梦想鹰击长空,让产业工人提高素质发挥潜能,让贫困家庭通过就业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主动作为,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稳定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苦练内功,激活了办学资源,增强了办学活力,唱响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就业”办学主旋律,闯出了一条“三合”(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三通”(普职融通、行业贯通、出口畅通)办学新路,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效,成功实现学校办学模式稳步转型。

学校秉承“决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用多元成才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看待学生,并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成功实现了升学、就业“两条腿”稳健发展的办学预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9%以上;毕业生报考职大,平均升学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路、出国有门,显示了学校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信誉。

2023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治礼一行到宜良职业技术学校调研,张治礼副省长对学校“改革创新、培育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厂入校、创办产业学院”等办学举措和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宜良职业技术学校的做法值得在全省推广和复制。

典型经验之一:校企合作破解办学困局

1、引厂入校,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

学校采取“引厂入校”的方式,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新路,分别引入云南语饶商贸公司、昆明君都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云南君都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华航教育集团,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三个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涵盖服装设计与加工、电线电缆、汽车、邮轮、茶艺、直播等专业实训工位,并成立“产学研用试点示范中心”,目前开发出20余项实用新型产品,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图片 2

2、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学校大刀阔斧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理顺办学关系。学校建立学部负责制管理体制,打破普教办学模式的束缚,职业教育特色得到彰显。全校管理机构整合为“一室四处三部”。根据职业学校办学实际,设立办公室、学生发展处、教学管理处、招生处和后勤服务处。根据联合办学的实际、专业设置特点及学生意愿,设置高考教育学部、华航教育学部、君都教育学部,构建升学、就业“两条腿”办学格局。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发挥了教职工聪明才智,增强了教职工工作热情,释放了教职工工作创新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图片 3

3、推进“三教”改革,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是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最后一公里”。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

学校牵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在“学”字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升学校的软实力、竞争力。一是带着老师学。学习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学习新时期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和课改力度,加强业务学习和校本教研,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二是派出老师学。紧盯职业教育前沿动态,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熟悉企业岗位流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及国内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开阔视野,强化专业水平。组队外出“访高手、取真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管理团队到在某一方面办出特色的职业院校考察学习,学习他们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逼着老师学。定目标、压任务、定时限,逼着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学校办学实际选择发展方向,在一定时限内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多肩挑”教师。制定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对荣获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给予奖励。目前,学校已培养出正高级教师1人,省、市、县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4人。培养“双师型”教师5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

在课改方面,加大实训课比例,“不要让实训基地闲着”。加强德育工作和人文类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民族团结进步大课间、集体晨读、体育节、技能节、职教之春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已成为学校文化的名片。

图片 4

典型经验之二:传承非遗文化,讲好宜良故事

宜良烤鸭、宜良宝洪茶是宜良的特产、宜良的名片,其传统技艺已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宜良烤鸭、宜良宝洪茶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养殖技术,形成了本土支柱产业。

为传承历史文化、讲好宜良故事,2022年,学校创建“烤鸭产业学院”、“宝洪茶产业学院”,标志着宜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更接地气。

与创建“两个产业学院”相匹配,学校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大师工作室,这将促进宜良烤鸭产业、宜良宝洪茶产业的人才培养,为宜良烤鸭产业、宜良宝洪茶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学院的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职教法》的具体体现,不仅构筑了一个职业教育服务本土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舞台,也搭建起了一个“讲好宜良故事”的宣传平台。

目前,宜良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县花三角梅(叶子花)品牌和蓬勃发展的电商新业态,正在筹建宜良“叶子花”产业学院、宜良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和与之相应的大师工作室。

图片 6

典型经验之三:文明校园创建提升学校品质

1、精神引领,培根铸魂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没有精神文明做支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学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以党的教育方针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持续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紧扣“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领导班子和学校治理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活动阵地建设”文明校园创建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校(班、宿舍)”的创建氛围。

图片 5

加强“一训三风”教育,铭记“忠诚、责任、感恩、荣誉”的校训,以“坚守、担当、博雅、创新”的教风建设,促进“修身、精技、自强、守法”的学风建设,形成“有爱、乐学、和谐、美好”的校风。

培育“南门山”职校人精神,努力建设“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南(难):知难而进、化危为机、坚韧乐观、百炼成钢。

门:广开门路、自成一格、博采众长、独当一面。

山:山不厌高,山外有山,如松之盛,似兰斯馨。

教会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自我,学会做人;认识他人,学会关爱;认识事物,学会思维;认识规则,学会发展;认识职业,学会创造。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更要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2、五育并举,德技双馨

学校把“德技双馨、精益求精”作为办学座右铭贯穿于办学实践中。

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校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协作、互助学习的快乐,感悟诚信做人的人生哲理。

图片 7

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天天有进步”的工作要求,学校制定有《宜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月主题活动计划》,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培育了学校的文化品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宿舍、做到学生家庭、做到学生“心里”。

学校利用每周升旗集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2022年秋季学期,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节日·中秋”、“国防教育日”、民族团结进步、“传承红色精神、扣好人生第一料扣子”爱国主义教育、“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全国宪法教育日(12月4日)”、“让心灵充满阳光”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

借每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契机,打造宜良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宣传月”文化品牌。每年5月,宜良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通过专题片、宣传册和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职业教育惠民政策。通过举办技能节,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通过举办“职教之春”大型文艺晚会,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作为宜良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宣传月”的重头戏,宜良职业技术学校“二十大精神指航向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职教之春”文艺晚会将于2023年5月25日开演。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宜良职业技术学校持续开展“红旗颂”“10×100”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史,重新认识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光辉历史和重大意义,培育爱国情怀。“10×100”包括百年祝福、百项公益、百场宣讲、百题竞赛、百幅书画、百个故事、百生帮扶、百生竞技、百花争妍、百佳争优等内容。

3、争取项目,改善条件

(1)争取“沪滇合作——职教展翼计划项目”落地宜良职校

为支持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联合推出“沪滇合作——职教展翼计划项目”。内容具体包括:捐赠教学设备;开展学生“烛光行”上海体验活动;推进职业教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

图片 8

经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共同考察,对宜良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举措和办学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沪滇合作——职教展翼计划项目”宜良职校。

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的引荐下,宜良职校与上海建桥集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上海建桥集团下属单位上海建桥学院向宜良职中捐赠的40台电脑已到位,其他活动正有序推进落实。

随着“沪滇合作——职教展翼计划项目”的推进落实,宜良职校的办学将如虎添翼,再上台阶。学校将借上海建桥集团这个合作平台,在1+X证书试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质培优等方面有所突破,驶入发展快车道。

(2)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成功签约

2022年,宜良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1.3亿元的产教融合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批准,中央承担专项债资金6535万元建设资金,剩余部分由县级承担。

经多方论证,2022年11月,宜良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项目一期建设工程合同正式签约。产教融合项目的推进,将极大改善学校办学基础条件。学校将以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步伐,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图片 9

如今的宜良职校,凸显出六大亮点: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意识超前、团队精神优良、人文关怀温馨、办学效益显著、示范作用良好。学校成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乐园、美好的家园。师生的安全感、舒心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师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学校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2021年,宜良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了云南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复检,继续保留云南省文明校园光荣称号,同时,被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文明校园评选。学校党总支被昆明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级”示范党支部。

编辑: 罗婉宁 责任编辑: 李晓燕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